包漿辨偽
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,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。包漿主要有淺黑色、淺灰色、淺橙色和粟殼色。用鞋油擦涂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,一眼便識。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。
銹色辨偽
銀圓停止流通后,存放不當會生銹。傳 世銀圓銹層很薄,呈墨綠色。出土銀圓一般銹層較厚,局部銹層凸起。兩枚銀圓銹在一起,磕開后,表面有分布不勻的白色亮點,迎光而視閃閃發光,俗稱“泛銀”,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偽的。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,局部有綠色銹斑。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銹。真銀圓的銹色是歷史的烙印,很難去掉,用堿水沸煮而不退。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銹呈淡綠色,用指甲就能刮掉,用針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,用堿水沸煮半小時便銹色全無。假銀圓的銹用鼻子聞有腥味,用舌頭舔有酸味。銹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。
民國九年版
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;前者為普通版,鑄量較多,后者鑄量較少。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,而衣領全封領,此版別含銀量較高。
此外還有缺口造版、7點年連口造版、精發版、右芒勾版、斷筆華版、大耳版等等。
袁世凱銀元的發行是我國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,一方面離不開當時的發行背景。為了解決當時社會的貨幣問題,中國封建制度剛被推翻,流通市場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貨幣,市場顯得混亂而繁瑣,袁世凱銀元的出現解決了所有的困難,在短時間內穩定了社會經濟,起到不可忽視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