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廈門市湖里區當古古玩店 時間:2025-05-01 13:17:15 [舉報]
龍洋幣制
清朝末年,我國許多省份先后鑄造機制 銀幣,其中有的銀幣背面鑄有蟠龍紋,俗稱“龍洋”。中國早的龍洋是 張之洞倡議鑄造的廣東龍洋。
光緒十三年(1887年) 兩廣總督張之洞看到大量外國銀幣流入中國,充斥市場,擾亂經濟,遂奏請朝廷自鑄銀幣,以謀抵制。光緒十五年(1889年)清批準由廣東 銀元局試鑄銀幣,這種銀幣正面是“ 光緒元寶四字,中心有四個滿文字,也是“光緒元寶”,外圍 珠圈內為英文“廣東省”及“七錢三分”字樣,背面是 蟠龍紋,上方為“廣東省造”字樣,下方為“ 庫平七錢三分”。另外還有三錢六分五厘、一錢四分六厘、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種面額,錢幣界叫作“七三番板”,后改為 七錢二分,叫“七二番板”。這是我國早鑄造的帶有蟠龍紋的 銀幣。樣幣送到北京后戶部下令將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,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,就成為后來廣泛流通的廣東龍洋。
日本“龍洋”共有五種規格,即五錢(1.25克)、十錢(2.7克)、二十錢(5.39克)、五十錢(有10.13克 與13.48克兩種樣式)和一圓(26.96克)。日本“龍洋”設計別致,鑄工較為,含銀量為90%。日本“龍洋”發行的年代不同,又可分為很多版式,僅以一圓“龍洋”為例,從 明治3年(1871)起至明治45年(1913),就有幾十種之多。一般來說,日本明治的早年“龍洋”,因存世量因而價格昂貴。價格高的 銀幣“明治8年一圓”龍洋”,參考價約為3萬元~6萬元,價格低的“明治27年一圓龍洋”,市場價僅130元~250元左右。日本“龍洋”中的小面值幣價格一般都較低,大部分“五錢”和“十錢”小銀幣只賣20~50元左右一枚,具有存世數量少,市場價格低的特點,因此,集幣愛好者可趁低買進一些日本“五錢”、“十錢”小銀幣。
要說它的八個有紀年的龍洋,其實也是很好記憶的,因為它是根據我們天干地支紀年法。發行的就是江南戊戌、己亥、庚子、辛丑、壬寅、癸卯、甲辰、乙巳這八個品種。其中,江南戊戌和己亥的幣面還是沿用老江南的龍面,其它年份的已經成為新龍的樣式,所以價值上這兩個紀年也是很高的。
江南龍洋的價值如何?
江南龍洋目前的價值是大家關注的,其中價值低的就是江南甲辰,目前基本上在180000-300000之間,因為它的發行量比較大存世量比較多,但是江南甲辰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品的比較少,一般都是有戳記的,所以好品相的甲辰它的價值也是比較可觀的。目前整個九個品種當中,江南戊戌、己亥、癸卯、乙巳相應的比較少,基本上好品相的價值也都在900000左右,其它的紀年的在500000左右。
清代鑄銀元始于乾隆,當時曾鑄帶有班禪頭像的紀念性銀幣。道光年間鑄造了一些銀幣,主要是用來賞賜的。機器鑄幣始于光緒八年(1882),由吉林機器局鑄造,但規模極小。光緒十三年(1887),兩廣總督張之洞看到大量外國銀幣流入中國,充斥市場,擾亂經濟,遂奏請朝廷奏請自鑄銀元,并于1888年,在廣東銀元局試鑄銀幣成功,也正式開啟了中國機制銀幣的歷史。
貨幣是一個國家歷史中組成的重要部分,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錢幣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,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,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、經濟、金融的興衰和滄桑,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。明治銀元品相較好,文精美,字口深,非常適合收藏。
標簽:回收龍洋廠家電話,豐臺回收龍洋,回收龍洋,回收龍洋